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吴敏苏:从Free Talk到Speech─论英语演讲教学和培训

中国传媒大学吴敏苏论英语演讲教学和培训

循序渐进:从FreeTalk到Speech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向重视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语音的标准化和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是我们日常教学中遵循的目标。自2001年开设了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以来,我们增设了英语演讲课。这门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整体英语水平,我校连续6年在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也屡获优胜佳绩。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梳理英语演讲课在英语学习中和教学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教学模式。本人获得的几点教学体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此与《外研之声》的读者共享。

  1.明确教学目标,寻求准确定位

  一般而言,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来进行,这五个方面相互牵动,互为促进,而其中“说”无疑是难度最大的环节。能否说好英语,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本身的问题,更与每个学习者的心理、个性以及知识结构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对“说”的训练和课时安排贯穿始终:对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注重标准语音的训练,同时注重日常口语会话的训练;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增加演讲能力的训练。

  从我的教学体会来讲,语音是“说”的基础,而“说”是演讲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音基础训练,很难把一个句子表达清楚;而没有完整表达句子的基本能力,自如表达以至于演讲能力的话更是无从谈起。我认为把握好语音、句子和语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和训练,对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和英语演讲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一定要扎实地练好“说”的基本功,这是首要任务。

  我们在赞扬一个人口才好时经常会说“出口成章”,而不说“出口成词”或“出口成句”,如果非要这样说,那就有贬低或嘲讽的意思了。我觉得,演讲课的目标就是要使学习者具备出口成章的能力。那么出口成章又是怎样一种能力呢?其实,也不要搞得过于神秘。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完整地把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或一个观点主张的论点和论据说清讲透,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很显然,能够做到出口成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要由短到长,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例如,我安排学生做的第一次演讲作业就是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这看似简单,但要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讲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上是我所理解的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标和起始定位。

  我为英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演讲课,开课时间为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每周三个学时。我会在第一次课讲授理论并带领学生赏析一些优秀演讲片断;第二次课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实践,然后点评;以此类推,直至学期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演讲课的初级阶段,一定要使学生明白,演讲并非就是那种长篇大论式的宣讲。别说学生会胆怯,即使是老师也很难对每一个话题都出口成章。我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我曾在2004级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演讲都存在怯场心理。应该说,即便是准备充分,一旦面对大庭广众,尤其是下面坐着许多评委和老师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精神紧张,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反应。因而,演讲课要把克服怯场的训练作为前提内容,在深挖紧张胆怯的原因的同时找出应对的办法。比如,在演讲课上,我们经常会营造一种比较正式的场景氛围,要求学生衣着正式,而且要进入演讲状态,即精神集中、情绪饱满、目光坚定、有感而发、举止淡定、从容不迫。同时我会对他们加以轻松和趣味式的引导,因为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极为重要。例如,根据学生们上台前的不同表现,我会在他们演讲之前作介绍,如:Let'swelcomethemostgracefulladytothestage./LetmegivethefloortoMr.Superboy等。这些做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熟悉演讲的氛围,树立自信心。

  在演讲课的初始阶段,我先不刻意要求演讲内容的逻辑性、观点是否明确、遣词造句是否精确、眼神手势是否到位等,只要学生在讲台上讲够规定的时间,且声音响亮,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能够听见即可。这个要求是否太低?其实不然。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上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演讲,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演讲对于他们而言都非常陌生,更谈不上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在演讲课上,我经常会组织学生先观看一个电视短片或新闻报道,然后让他们进行概括性的叙述,阐述自己的评论和观点,随后再由同组学生作补充或归纳,最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总结和点评,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发言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课堂上的综合训练,大部分学生开始信心大增。

  2.寻找文化差异,把握语言艺术

  坦率地说,国内大学生的整体话语能力普遍偏低,无论是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都不尽理想。在许多中外学生一起活动的场合,大部分中国学生只是听众,而外国学生则多充当演讲者。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知识贫乏,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在公众面前说话或演讲的习惯。想起在美国工作期间所见到的一些专家学者和政府要员的演讲场面,他们大多数时候虽然备有讲稿,但经常是脱离讲稿,有时还即兴插入一些相关的内容,显得既轻松自如,又诙谐幽默,丝毫没有拘谨和做作。我想这一定跟美国的整体教育制度和理念有关系,其中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鼓励个性发挥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应当积极提倡和借鉴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把英语演讲引入英语教学时,还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些补课式的努力。我觉得在大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加进一些演讲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关于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教学研究也应当进一步加强。

  当然,演讲的基本技巧绝对不容忽视,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及语速、段落的起伏等;还有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目光、表情、手势等,都应该与主题和谐统一。另外,情绪的表现也是英语演讲的一大特征,这虽然是人类所有语言表现的共同特征,但英语演讲语言中的激情表现应该更加强烈和明显。根据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在辅导参赛选手的时候,尤其强调要情绪饱满,充满话语激情,在论说中自信坚定,音量充分,以感染和说服听众。对此,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学生自信心,二是选取一些能够调动他们兴趣和激情的演讲主题进行模拟训练。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营造既有内在心理准备又有外部情境状态的演讲氛围,使教学生动起来。

  从2004年开始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愈加体会到,如果学生能够把英语演讲课看作是提升自身素养的一门语言艺术课,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和积极起来。诚然,艺术之所以会给人以愉悦,就在于它所带来的美感和启迪。演讲艺术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就是要在清晰、准确、流畅表达的同时,让人感受到外在的语言美感和内在的思辨魅力。说得直白些,就是好听好看,生动而富于情感,有内涵有思想,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感染力。因此,我在演讲课上总是注意提醒学生,无论课上课下,尽量做到有感而发,选择最贴近自己的话题或最触动自己的题材,避免在“假、大、空”上漂浮或绕圈子。举个例子,在谈Olympics时,我不要求他们谈奥运会对中国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而是从自身谈起,比如如何当好场馆记者和播音员,作为志愿者自己为奥运会所作的贡献,等等。语言艺术的根本是真实和真诚,这一点在我们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3.教学循序渐进,鼓励教育为主

  无论是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还是在平时的英语演讲教学中,我都注意到,很多学生都缺乏在众人面前演讲的自信。演讲课程的初始阶段,我允许他们带着自己写的演讲稿到讲台上,如果忘词可以照着念。但是有的同学会养成依赖稿子的坏习惯,一旦离开稿子,脑子里就一片空白,也不知下面该怎样调整自己。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通常采取鼓励的方式。有时候不经意的表扬,如某某同学有了眼神的交流了,某某同学有了自然的手势了,某某同学用了很有力度的递进排比句了,某某同学声音比以前大了等等,就会改变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的态度和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尽量发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也是演讲课教师的责任。

  第二阶段,我开始要求学生只能带大纲上讲台,并学会使用PPT,这样即便中途卡壳,也能即兴表达出来。这样即使他们演讲的内容与原稿内容不完全一样,仍然能自圆其说。这个阶段对确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这其中有很多今天看来很可笑的故事,但是后来的发展很令我感到欣慰,比如我第一个辅导参加“21世纪杯”比赛的学生。他在一开始到讲台上来时,眼睛不敢看着对面的同学,总是游移不定地看看窗户或屋顶;和女同学一起上讲台做课堂展示时,与对方握手只伸出一个手指;平时上课更不主动举手发言,点到名时才勉强说几句。由于他个性内向、少言寡语,在决定是否选拔他去参赛时,老师们有很多意见和分歧。然而我看到这个学生的潜力,坚持带他去参加比赛,同时也想尝试一下是否有可能改变、提升一个人的演讲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后,他确实大有改进,最终获得了当年比赛的二等奖。这个例子对其他学生也有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最后阶段,我要求学生完全脱稿演讲,这确实难度比较大。既要充分准备,基本记住演讲的内容,又不能像背书似的。中国学生的背书能力极强,但是一进入背书状态,与听众的目光交流和感情交流等都会置之脑后。因此,把握好这个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我就要求学生课后练,两个学生一组;如果下次课上仍然做不好,就扣同组另外同学的分数。这种方法看似不合理,但是在实际中还是卓有成效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已经更加成熟,但及时鼓励和高标准要求同样重要。个人演讲时间可以从最初的3至5分钟,延长到10分钟以上,并且更注重演讲内容的逻辑和结构。尤其是开头与结尾,更不可马虎草率,既要求有漂亮的开始,也要有尽量圆满的收尾。总之,在演讲课程教学上,首先要解决自信心的问题,从Freetalk到speech,一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应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并耐心指出其不足,使他们始终感受到鼓舞,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手段灵活多样,注意因材施教

  由于班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能在全国英语各项比赛中获奖,而有些却不能顺利地完成一个演讲。如果按照统一的进度来教学,不但授课有难度,而且有的学生会吃不饱,有的会消化不了。对此,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即把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分在一起,他们可以互相切磋,通过自学的方式把《演讲的艺术》整本书都学完——这本书内容多、信息量大,认真地完成阅读并吸收消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比较得意的演讲当着全年级的学生再演讲一遍,这样给大家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使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对于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我也把他们分在一起,挑选《演讲的艺术》的重要章节来学习,把握演讲的基本要领。这些学生在一起做演讲的时候少了许多心里障碍,也敢于张嘴了。

  在课堂上做演讲有时是分组,有时是全班一起做。开始,演讲由我来点评,渐渐地我就请全班学生加入进来。不演讲的学生既是听众,也是评委,还要认真做笔记来点评,点评也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为什么我强调学生们要认真听别人演讲呢?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一、如果不这样要求的话,大部分没有演讲的学生会埋头准备自己的稿子,不仅不会听讲,反倒会发出声音,影响到正在演讲的学生。

  二、在台上演讲的学生就好像是面镜子,做得好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往往是其他学生需要改进的问题。

  每次做完演讲,全班学生都会选出做得不错的和进步大的同学。上进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们特别看重这种精神奖励。有时我会把他们的演讲录下来,逐个分析。到期末的时候,他们自己看了录像后特别兴奋,对自己也更加充满信心。

  对我自己而言,无论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还是教授演讲课,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准备这门课程。2005年,我参加了外研社在北京大兴召开的全国高校英语演讲研讨会,其中来自美国的stephenE.Lucus教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在仔细阅读了被称之为“演讲圣经”的《演讲的艺术》后,我对演讲主题、演讲内容与技巧的关系等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我反复精读((演讲的艺术》,挑选出重点。因为一个学期的课时不够把整本书从头至尾都讲完,只能是有所选择。

  第二,在提到每一种演讲形式时,我都会自己先准备一个演讲,给学生做个示范。同时在每一次演讲课上,我都会穿正装,从仪表到态度,都争取给学生们做个榜样。

  第三,我会认真地选择演讲的题目,既有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有学生感兴趣的,如“如何看待大学生结婚”、“如何解决巴以问题”等,但是也有他们原来很少听说的话题,如“转基因食品”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话题的准备,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

  最后,我会把上课的PPT放到网上,让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资料。我会通过网络和他们交流意见,也会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和他们面对面批改演讲稿。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良眭互动,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

  英语演讲的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求和做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摸索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