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宿玉荣:我与英文演讲课有一个约会


  很高兴看到国内的大学也开始开设演讲的课程,看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居功至伟,只是演讲课教育不应该只是选修课,应该下大功夫学好的必修课,不应该局限于只有
英语系才开设,应该每个专业都开设才是,希望许许多多同仁和我的努力,有望实现这一天。下面括号内是我的批注。

----------------------------------------------------

我与英文演讲课有一个约会 2007-12-25

宿玉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英文演讲结下了不解之缘。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很少有英文演讲比赛,而且自己是从来不敢报名参加的,只是在台下仰望着台上的演讲人激昂顿挫、字正腔圆地演讲。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我也想起了自己中学第一次面对几百人演讲时吓得发抖的情形)

  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上帝却开了一个玩笑(这是上帝的恩慈,不是玩笑)——从 2000 年初开始,系里安排我和其他几位老师负责培训学生参加由中国日报社组织的全国英文演讲比赛。那时真是一头雾水,摸着石头过河。感觉做了一切该做的,改稿子,找外教,做调研, 准备问题,一路走下来,终于等到比赛阶段。其实,对指导的学生还是有很多期许,希望她能获奖,也算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个肯定。然而比赛结果却事与愿违,排到倒数几名里。自己也不愿相信这样的结果,曾经怀疑过裁判的标准,也抱怨过选手的运气不好(第一个出场),总之苦恼了一阵子,甚至对辅导英文演讲也失去了信心。
我想还是作者自己经验不足所知,一个自己从没下过水取过名字的教练如何教出成绩优秀的游泳选手呢

  后来,英语学院的李平院长鼓励我,不要放弃,在这个领域多学,多尝试,争取为开设英文演讲课积累更多的经验。机缘巧合, 2002 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之间的校际合作使得我有幸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传播系深造。在那里,我不仅得到《演讲的艺术》的作者—— Stephen E. Lucas 教授的很多帮助和指导,而且能够加入他们演讲课的教师讨论会,也有机会亲身走入教室,现场目睹演讲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并同 Lucas 教授的博士生们共同讨论。半年的学习使得我慢慢地爱上了英文演讲,也解开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文演讲的谜团。于是开始了我与英文演讲课之约。
其实不是英文演讲,就是标准的演讲,只不过是用英文教授的,同样可以用汉语教授

  2003 年初回国后,就开始着手筹备英文演讲课。感谢当时学校和学院给予了一切可能的支持,使得英文演讲课在 2004 年正式开设。我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系已经比较成熟的英文演讲课的教学理念和体制同对外经贸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调整了教学路线。

  班级规模。在美国,比较合理且易于教学的班级规模一般是15-20人,这也比较符合中国英语小班教学的实际特点。(演讲要一个一个练习,确实没法开大班

  开设对象。公众演说课在美国是对一年级开设的全校基础选修课(那是因为人家是母语,国内大学也应该开设中文全校演讲课)。而在中国,鉴于新生实际的英语能力,经过大一和大二的持续提高后,大三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更扎实、更稳固的演讲训练。当然现在学生的水平和学分制度也比较弹性,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也不妨在大二下半学期开展。另外由于学生的英语选修学分比较少,教授该课的教师资源也比较少,所以我校的公众演说课程最终定位为选修课(真是悲惨),对象是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

  学分和课型设置。在美国,演讲课一般为 3 学分,一周分为三次,每次为 50 分钟的训练。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该课程最后定位为 2 学分,每周 1 次课, 2 学时。

  教学目标的设置。随着英语演讲热在国内的兴起,学生对提高英文演讲能力有着迫切的需求。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英文演讲能力呢?是不是口语课的深一步演化呢?答案是否定的。英文演讲课决不是高级口语课。它的教学目标要大得多,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英文演讲标准的辨别,什么才是好的英文演讲。其次是提高其对不同类型的演讲有不同组织策略的能力。第三,鉴于现在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都相对较弱,英文写作锻炼较少,提高其英文写作能力和调研能力也非常必要。第四,由于学生对每一个英文演讲的准备时间较长,准备得比较深入与细致,所以演讲课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学生们互相学习,逐步提高的机会,从而极大地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最后,既然是演讲课,就少不了上台面对观众做演讲的机会,尤其可以提高其演说技巧和沟通技巧。因此,英语公众演说课从整体上讲更多的是技巧课,主旨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考核方式。在美国,英文演讲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形成式考核方式,包括平时的讨论,四大演讲 (introductory speech, informative speech, persuasive speech, commemorative speech) 作业的得分,期中和期末笔试等。但经过我自己的尝试,发现中国学生对笔试能力比较强,又鉴于该课是选修课,宗旨是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我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平时讨论,两大演讲作业( informative speech, persuasive speech )的考核上。

  到目前为止我开设该课程仅有 3 年的时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国内英文演讲教学资源的不足,有声资料的匮乏,缺乏更多适合中国学生的演讲教材和练习,缺乏演讲课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对演讲课程理论知识的匮乏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英文演讲课的发展(60年的空白教育所致)。虽然困难重重,但每当看到学生们在演讲课上的进步,听到他们说,“选这门课有点累,需要自己找资料,组织材料,但学到了很多,提高很大”时,我就知道我和英文演讲课的约会会进行到底。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将英语朗读与英语演讲合有机结合的好处:1)通过模仿学习地道的英语,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口语的韵律和节奏,有助于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使用地道的英语。2)无数精彩的演讲证明:有效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一定程度,是主要程度)取决于演讲者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例如,美国人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美国已故总统里根在中国人民大会堂的讲话“The Future is Ours to Build”。通过调整语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停顿,不但增强了声音的变化,而且突出或强调了表达的信息,丰富了演讲的表现形式,使听众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演讲课看似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口才的舞台,其实不然。我的体会是演讲不仅是口才的比拼,更是心才的较量,同时也是人才的展示!它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对生活深入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最终以过人的观察能力、思辩能力、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开阔的视野征服听众。其实,对于21世纪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讲课的产生得益于演讲比赛的成功举办。作为比赛的指导教师我们深感应当将这种口语与思维训练机制化,使更多的学生感受此中的妙趣,得到锻炼。
支持宿玉荣老师的扎实工作


演讲教学资源:

网上教学资源
http://www.teach-nology.com/teachers/lesson_plans/language_arts/speaking
http://www.speechtips.com
http://www.natcom.org/ctronline/index.htm
http://www.toastmasters.org
http://odur.let.rug.nl/~usa/P
http://www.historychannel.com/speeches/index.html
http://www.hpol.org

辅助材料:
The McGraw-Hill College Handbook, 4th Edition, Richard Marius & Harvey S. Wiener 1994
Public Speaking for College and Career, 6th Edition, Hamilton Gregory, McGraw-Hill 2002
《公共演讲:全球化视界》,本杰明 · 塞维奇,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关于使用《演讲的艺术》艺术的几点体会 2009-05-1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宿玉荣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作者编著的教科书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版本的逐渐更新和完善就像是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这话一点不错。在美国,《演讲的艺术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一书的最新版本是第九版;而我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它的第六版。比较起来,作者卢卡斯教授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和演讲范例。

  自己与这本书进一步接触是在2002年,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去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传媒学院进修,亲自观摩卢卡斯教授指导演讲课任课教师使用这本书。在观摩期间,对这本书有了更理性、更系统的认识。

  回国后,我在大学里开设了“公众演说课”。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地揣摩着整本书的架构以及作者编写每一章节的良苦用心,也学会了如何灵活自如地将各章节的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去。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的感触。

  该书的结构、体例

  在美国,演讲课很普遍。美国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接受着这一传统的熏陶与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演讲课是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最基本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作为教科书,《演讲的艺术》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 基础部分,介绍演讲的两大基本因素:听和说;以及演讲者的道德标准;

  第二部分 准备阶段的第一步骤:选题、分析听众、收集资料以及如何用论据支持中心等;

  第三部分 准备阶段的第二步骤:结构,如何组织正文、如何开头和结尾以及如何写出整个演讲稿的提纲等;

  第四部分 准备阶段的第三步骤:如何有效地使用语言表达、如何在台上表现自己以及如何准备视觉辅助材料或工具等;

  第五部分 不同类型的演讲:即说明性演讲、说服性演讲、说服的不同方法、特殊场合的演讲以及在小团体内的演讲等。

  另外,在最后部分,作者附加了一些演讲范例,可供教师和学生分析与讨论。

  很多老师第一感觉是:既然这本书按照演讲者如何准备演讲的步骤展开,在授课的时候就应按照章节顺序进行。这样做虽符合使用国内教科书的程序和做法,但我认为,最好不要这样使用这本书。

  我的经验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演讲类型来穿插使用本书的各章节。这样做是由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的。公众演说课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做课下阅读,课上实践;教师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演讲任务,然后有目的地根据各演讲任务的性质将各章节穿插在内。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一下威斯康辛大学演说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我在此基础上调整后的模式。

  威斯康辛大学传媒学院的教学模式

  其课程是面向一年级的选修课,3学分,每周3课时,每课时50分钟,一学期15周,每班10到15人不等。采取的是任务型教学方式,按照不同演讲类型安排教学活动。一学期下来学生要完成4篇演讲任务,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说明性演讲、说服性演讲、纪念性演讲等。每一种类型演讲所要求的时间为:自我介绍2分钟、说明性演讲5至6分钟、说服性演讲8至9分钟、纪念性演讲4至5分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慢慢体会到了这种安排的科学巧妙之处。

  前三种类型的演讲是由易到难排列的,逐渐加深难度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演讲课,也可以通过逐步的学习获得一步步的自我提高。将自我介绍的小演讲安排在一开始,可以让学生小试牛刀,了解自己的初始水平怎么样,也可以增强全班同学的相互了解,为以后的演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或减少演讲恐惧感。第三种类型的说服性演讲相对来讲是最难的,也最具有挑战性。学生们的总成绩主要来自于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加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课上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的打分很细致,大致可换算为自我介绍5%、说明性演讲15%、说服性演讲20%、纪念性演讲15%,两次考试:30%,课堂表现和作业15%。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师至少要提前几周或几课时布置给学生演讲任务,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和修改完善。例如:在第一堂课时,就需要把自我介绍的演讲任务布置下去。在接下来的4—6个课时可以做一些简单性的介绍,穿插Chapter 1 Speaking in Public、Chapter 2 Ethics and Public speaking的内容。

  对于说明性演讲可穿插Chapter 14 Speaking to Inform、Chapter 4 Selecting a Topic and Purpose、Chapter 6 Gathering Materials、Chapter 8 Organizing the Body of the Speech、Chapter 9:Beginning and Ending the Speech、Chapter 10 Outlining the Speech、Chapter 12 Delivery、Chapter 13 Using Visual Aids等章节的内容。

  在说服性演讲(8至9分钟)部分中,可穿插Chapter 15 Speaking to Persuade、Chapter3 Listening、Chapter 5 Analyzing the Audience、Chapter 7 Supporting Your Ideas、 Chapter 16 Methods of Persuasion的内容。

  在纪念性演讲中,可穿插chapter 17 Speaking On Special Occasions、Chapter 11 Using Language等内容。

  这套授课模式,使书中各章节的穿插非常巧妙,而且非常有针对性。在做第一个自我介绍前,先把Chapter l和2放在学期之初讲,学生容易理解,对演讲或沟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也可以给学生一定时间来准备第一个任务。在说明性演讲部分中,首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说明性演讲的定义、类型以及做说明性演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接下来学生应该从准备演讲的步骤开始,进行选题、调研;然后构建文章的结构,确定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收集论据,组织开头和结尾,编写大纲;最后了解如何在台上展现自己以及如何准备视觉辅助设备或材料等。而说服性演讲强调对听众的分析,满足其需要,以便最终达到说服的目的。这种类型演讲的重点在于做好调研,准备大量充分而有力的论据,如:具体事例、统计数据、专家的观点等,来加强自己演讲的说服性,所以特意将chapter 3、5和7留在这一部分来突出重点,做进一步强调。在最后一种纪念性的演讲中,则主要靠语言上的功力来歌颂、赞扬或纪念某人,所以把chapter 11留在这里处理。

  根据实践改造后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威斯康辛大学传媒学院所采用的模式是他们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形成的,如果国内高校能够采用,则非常理想。但由于国内的教学制度和模式与国外有许多不同(如课时和学生人数),也许不可能完全照搬过来,那么就需要各位任课教师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合理模式。

  在开设公众演说课之初,我很幸运,能够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都采取20人的小班教学,有机会将这种理想模式的精髓贯彻执行。鉴于国内学生的英语能力,最后这门课是面向三年级的选修课,上课18周。我根据课时的情况略去了纪念性演讲这一环节。在实践过两个学期后,我发现,虽然课程内容很丰富,但是20人的班级和国外的“小班”比较起来已经不小,完成3个演讲任务会大大超出预计时间,导致上课时学生和教师总觉得非常紧张,没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实践。

  后来,由于教学改革,我开始实践非英语专业40人的大班教学,对英语专业仍是20人的小班教学。吸取前两学期的实践经验,我开始尝试在威斯康辛大学传媒学院模式基础上改造的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仍然是任务型的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我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两篇正式的演讲来熟悉演讲的整个过程,其中穿插各个步骤,做侧重练习。学生一学期只需要有两次正式的演说任务,即自我介绍(2分钟)和说服性演讲(7—8分钟)。

  有人可能会问,说明性的演讲怎么办?其实在说服性演讲中,往往包含了1个或几个小的说明性演讲,来解释或说明某一概念或过程等。所以有关说明性演讲的一些简单知识往往可以在说服性演讲中带过。各章节的穿插也稍做了一些改动。在自我介绍部分中,仍然只包括两章,Chapter 1和2;在说服性演讲中,主要包括Chapter 15、4、5、8、7、16、9、12、13等章节的内容。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有一些章节并没有涉及,如:Chapter 3、6、10、11等。这样做的原因或是因为教学时间比较紧,或是因为这些章节所涉及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适用性不强。Chapter 3非常好,但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我布置学生课下阅读;Chapter 6是关于如何做调研的,这章主要是针对美国本土的学生,其中所列举的一些材料和资源对中国学生来说不太具有针对性;Chapter 10是有关如何写演讲大纲的,这章所列举的大纲方法其实就是写出文章后把整篇文章的脉络按照结构进行规划,和中国学生脑海中对大纲的概念非常不同,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Chapterl1是关于如何使用语言的章节,书中的建议很好,但提高这方面的技巧相对来说比较难,可供学生课下阅读。其他章节的处理方式大致和上一模式相同。

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在讲授每一章节前,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该章节的阅读任务。尽管只有一章,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挑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但对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或要点可以花10一15分钟进行解释,以便学生消化吸收。

2.鉴于该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应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对于每一章的内容,可以试着通过设计一些即兴演讲或其他活动来阐释书中的概念。另外,这本书中的练习不是很多,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概念和要点,需要教师来设计和补充更多的练习或活动。如在讲授Chapter 12Dellvery时,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台风方面的不合适的行为或举动,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纸条,在这上面有一些有关台风方面的不合适的行为,再给他们附上一个演讲题目,要求做一个30秒的小演讲。在演讲过程中让学生按要求把纸条上规定的行为表演出来,由下面的同学评论他(她)的台上技巧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例如,可以这样设计:

  Topic:An early vivid memory or dream that you remember.
  Delivery:Walk out from behind the podium to either of the sides (out to the end of the
  table);come back to the podium for a second or two and then walk out to the
  opposite side, continue to alternate like this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speech.

  3.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可能以任务型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可以4种类型的演讲都安排,也可以只选其中的一两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学生精心准备的成果录像,反馈给他们看。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清晰地看见自己演讲的整个过程,从一个听众的角度真实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另外,如果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活动,并将每一个演讲进行备份,那么他们会清晰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从而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4.我在学期开始会明确告诉学生需要完成几个正式的演讲,并且在他们做每个演讲之前都给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如自我介绍大约有3周的准备时间,说明性演讲约有5周准备时间,说服性演讲约有7周的时间来准备,这样随着教学活动的一步一步展开,学生也跟着一步一步地筹划着自己的演讲稿。一般说来,在最后成稿之前,他们会经历3—4个修改稿。也正是这样一个逐步修改循序渐进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演讲和演讲过程的理解,并实践和消化了那些从书本上学来的理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修改演讲稿的过程是他们学习成果最丰厚的过程。

  5.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完成每一个正式演讲后,任课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出最快的反馈,不要超过一周。这毕竟是学生精心准备展示给大家的成品,他们往往迫切地希望得到反馈,知道哪些地方自己做得还不错,哪些地方还需要再提高。这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意见是非常有帮助性的。

  我所述及的仅仅是关于教授演讲课一些初步的想法,更多的心得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并希冀能同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